“云生活”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云計算概念那么簡單。
新周刊 發(fā)表于:13年04月16日 15:52 [轉載] DOIT.com.cn
“云生活”顯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云計算概念那么簡單。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任何時代人們對云的隱喻,其實都是自由的隱喻,“云”意味著無拘無束,飄忽不定,來無蹤去無影。當沈從文他們坐在云南的大地上看云,看到的是愜意和自在,其實,對“云”的描摹表達的是人類內心的一種訴求。從文化領域進入生活領域,云生活究竟會是種什么樣的生活?對此人們可以有各種想象,但至少,它是人想要擁有的像云一樣飄來飄去的自由狀態(tài)。我們先不說這種生活是否真的可能,至少人類對這種狀態(tài)是向往的。當你在大地上受到限制越多,你越是會向往天空。
啟蒙時代的萊辛說——所謂自由就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這是對自由本質的最樸素的表達,說白了,就是云的狀態(tài)。追溯到這種“自由”狀態(tài),首先聯(lián)想到的就是中世紀某些特定人群,他們沒有被莊園的領屬關系所束縛,相對能在大地上自由行走。比如長期在外征戰(zhàn)的騎士,他們被稱為最見多識廣的人,即使是“末路騎士”堂吉訶德,“出門”也是他最重要的標志,理想在召喚他;比如一些信徒,千里迢迢去朝覲,信仰牽引著他們,讓他們擺脫俗世生活的羈絆;還有一些旅人、商人,他們是第一批云游的人,城市讓這些云游的人停下來,游蕩著,因為“城市的空氣自由。”
工業(yè)革命之后,人類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的制約更日益在減少。比如工作可以不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狀態(tài),自由支配時間;比如以前幾千公里距離,必須騎馬一步步走過去,當你擁有了工業(yè)時代的交通工具,空間距離被壓縮了,日行千里不是問題。
可以說,從農耕文明到工業(yè)文明,人類完成了生產和生活方式的第一次“云的飛躍”。
建立在固化的物質世界上的一些被固化的觀念、概念在日趨被消解。
互聯(lián)網革命帶來人類全新的文明和生態(tài),意味著物質對人類的行為束縛日趨在削弱。我們不是要簡單地放棄物質生活來獲得自由,而是要讓物質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在物質形態(tài)變化中,產生一種新的機制,實現(xiàn)更多自由。在云計算的技術框架里,你創(chuàng)造的財富依舊存在,但是你不用依賴它,它也不能束縛你。一種新的物質形態(tài)讓你獲取更多所謂云的體驗工具和途徑。從文化到生活,這是一次自由體驗。
當人類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我們通過電腦完成信息傳遞或者信息獲取,這意味著物質形態(tài)變化了——我們不要紙、不要筆、不要剪報——我們只需要網絡。如此重大的變化讓我們理解了一個著名的概念,就是馬克思、恩格斯說的:“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
到現(xiàn)在為止,你可能仍然需要一些基本工具,來整合你全部資源。比如說大容量的硬盤,帶著你的海量資料;一部移動電話裝進去了你所有朋友的聯(lián)系方式……而你的行走還是受到了這項工具在一定時空內受限制的制約。但是未來在云計算的狀態(tài)下,一切資料永遠在另一個地方。在云端,你的數(shù)據(jù)資源永遠不會丟失,永遠在那里。你通過很多方式可以“到達”那里,這意味著達到新的一個進化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對自由生活體驗又逼近了一層。
堅固的東西指的是具體物質性的東西,當具體物質性的東西變得不那么重要的時候,能源的重要性在削弱,生產資料的重要性在削弱。原來,我們要生產一個產品,產品的價值由材料價值和技術價值構成,但是,在今天,實物不重要,感覺和體驗更重要。一個普通的咖啡館,一杯咖啡幾歐元;而在另一個有概念有故事的咖啡館,一杯咖啡十幾歐元,你在喝咖啡的同時在咖啡館里穿越了歷史,重溫了一個時代,體驗了很多故事的感覺,所以十幾歐元你也覺得很值。在這個新時代,無形的、虛無縹緲的東西,也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人的交流也許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人的體驗、感覺也可以帶來價值。人們對實體的依賴性是有限的,而非實體的東西能給我們更多無限的自由體驗。在這個自由的王國里,你的主觀經驗和體驗的東西變得更重要了。
同樣,以前建立在固化的物質世界上的一些被固化的觀念、概念也在日趨被消解。我們幾千年來對愛的理解,在這個理解上建構的價值觀念是和那個時代的經驗吻合的。比如說愛包括思念和渴望,這種思念和渴望的產生是和過去幾千年特定時空限制有關的。在這種限制的生活中,我們都要追求永恒。幾千年我們的生活是沒有變化的,因此我們相信亙古不變的東西。原來是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現(xiàn)在各領風騷數(shù)十天都做不到。現(xiàn)在的情況是,一切在變化,更新速度很快,當然會使人變得很膚淺,很表層化。一個好東西我們沒有時間去細心把玩,因為馬上會有下一個好東西出現(xiàn)了。更何況好東西的標準隨時在修訂,今天的“好”未必是明天的“好”。我們可以設想那時候人的各種價值觀都處于一種飄忽不定的狀態(tài),當一個社會涌現(xiàn)出各種各樣觀點的時候,這會導致我們越來越多共識的喪失。比如說那些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信仰標準,這些共識可能都煙消云散了。
原來固化的東西消失了,自然困住我們手腳的固化觀念也日趨被解除,我們越來越生活在偶然性的王國里。當你享受“偶然”的時候,你不知自己飄向何方。你可以體驗的自由越來越多,但是你可以依靠的東西也越來越少了。愛的理念沒有了,我怎么去談戀愛?在云的時代,既然解除了物質的羈絆,我們反而會有種無所依憑的感覺。這種不確定,會讓人自由體驗的程度受到限制。短時間內,我們可能可以完善一個云的計算系統(tǒng),但是我們生活的變數(shù)太大,支撐人類行為和我們思想情感的穩(wěn)定的價值觀系統(tǒng)不能短時間之內建立。所以云時代,人文學者要跟上,光是技術極客在玩那些東西是靠不住的,就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