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融合賦能實體經濟

算力和數據是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發(fā)展的基礎,而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的發(fā)展需要5G基礎上的“ABCD”,其中A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區(qū)塊鏈(Blockchain),C是云計算(Cloud),D是大數據(Big Data)。這幾大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發(fā)展,共同促進數字經濟的發(fā)展,從而將數字經濟應用到全社會的各類運行場景中。

元宇宙既包含數字經濟中的5G、人工智能、區(qū)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也融合了對VR、AR、腦機接口、物聯網等技術的前瞻布局。發(fā)展元宇宙,關鍵在于大力提升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質量發(fā)展。

算力的多元化和精細化應用

算力是元宇宙的基礎要素,也是衡量數字經濟發(fā)展的晴雨表。在物理世界中,電力是很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到了數字經濟時代,算力成了非常關鍵的指標。人均算力可以反映一個地區(qū)的數字經濟發(fā)展水平。數字政府、金融科技、智慧醫(yī)療、智能制造等互聯網創(chuàng)新領域都需要算力支撐。

算力的發(fā)展速度非常快。在摩爾定律中,芯片性能每18個月翻倍,而現在算力翻倍的時間基本上可以縮短到3~4個月。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促進算力中心的健康發(fā)展,就需要明確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算中心這些“應用”是什么,也就是如何把多元化的算力對應到不同的應用場景之中。比如,智算中心的發(fā)展主要涉及圖像處理、決策和自然語言處理三大類,不同的應用場景適配不同的算力中心是發(fā)展算力的關鍵一步。

現階段,我國必須提升算力供應的韌性,打造數字經濟的堅實底座,開展多元化算力創(chuàng)新,基于硬件、軟件的應用開展自主可控創(chuàng)新。此外,國家已經宣布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讓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數據中心依靠電力驅動,蓬勃發(fā)展的數據中心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之一。所以,在發(fā)展算力時,我們必須充分考慮碳排放因素,加快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計算設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例,推動“綠色計算”的發(fā)展。

數據的分布式存儲和價值賦能

除了算力,建設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的另外一項重要的基礎要素就是數據。202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明確數據成為五大生產要素之一,并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要求。隨著我國數字經濟推進速度的加快,各行各業(yè)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數據,為數據要素化、市場化奠定了穩(wěn)固根基?,F在,數據要素有了,關鍵是如何存儲并使用這些數據。

元宇宙是一個由數據組成的世界,分布式數據存儲成為維持元宇宙持久運轉的基本方式。同時,在數據的使用過程中,數據生產者、管理者、整合者、使用者等角色之間的權利邊界存在一定的模糊交叉,這導致數據要素的產權屬性難以確認,也引發(fā)了大量數據濫用的情況,因而嚴重阻礙了數據要素的流通和使用。所以,數據確權是數據要素實現流通交易和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前提。

區(qū)塊鏈是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我們可以將區(qū)塊鏈理解為一種“確權的機器”(為數據資源提供極低成本的確權工具),并在數據實現確權后打通流轉,從而使數據真正成為一種資產,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注意切實保障數據安全,完善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的相關制度,保護個人隱私數據,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強化關鍵數據資源保護能力。

分享到

崔歡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