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網站上刊登了一版名為“360黑匣子之謎”的專題。專題由兩篇長文構成,分別為《技術篇:360:互聯網的癌細胞》和《商業(yè)篇:360:互聯網的“一枝黃花”》。兩篇文章用圖文從技術篇兩個方面、商業(yè)篇三個方面分析了360的不良不良行為。對此,360官方迅速做出回應。2 月26日晚,360方面接受鈦媒體書面采訪,由技術部門專門回應目前媒體提出的三大威脅,這些解釋看起來又還不夠有說服力,等待媒體的也許是官司威脅,等待360則是更多需要向公眾交代的考驗,鈦媒體全部刊載如下:鈦媒體:360如何回應《每經》文章中“盜取個人隱私信息”的部分?
鈦媒體:針對文章中說的“存在極大潛在安全威脅的‘后門’”,360能不能出具技術上的證明(有或沒有)?
回應:360安全軟件產品從未給用戶安裝所謂的“后門”。2010年2月,瑞星等公司曾傳播“360給用戶裝‘后門’”,稱360安全衛(wèi)士在安裝進用戶電腦時,會私下開設“后門”,而此“后門”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對此,北京市西城區(qū)法院已經就此事進行了公開審理,經調查法院認定,瑞星公司“捏造事實,以不正當競爭手段惡意攻擊奇虎360商業(yè)信譽和商品信譽”,法院判處,瑞星公司從事了侵犯奇虎360商業(yè)信譽、商品聲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判定瑞星公司立即停止針對360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相關媒體上連續(xù)10天發(fā)表道歉聲明,并賠償360公司20萬元。鈦媒體:360瀏覽器有沒有“偷梁換柱浸潤電商網銀安全體系”?如果沒有,能否出具證據?
回應:這篇報道故意將360綠色網站認證與VeriSign等國際證書認證機構混為一談,并造謠稱360屏蔽VeriSign認證。文章中截圖IE瀏覽器所示的攔截信息,是當用戶訪問網站中包含偽造SSL證書、過期證書時瀏覽器的攔截頁面,360瀏覽器同樣有對安全證書異常的報警提示,這是瀏覽器的基本功能!(如下圖)
此次“黑匣子風波”是業(yè)界對360由來已久的爭議和質疑的再次升溫,作為網絡安全產品提供商,節(jié)操必然是第一位的。多次被推向輿論頂峰的360能否再次接受挑戰(zhàn)?長久的爭辯往往導致兩敗俱傷,保持節(jié)操、理性對待才是行業(yè)良性發(fā)展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