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國產軟件政府采購優(yōu)勢地位上升
Ruby 發(fā)表于:11年02月05日 18:00 [來稿] DOIT.com.cn
去年10月,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各級政府機關將進行軟件正版化專項檢查和整改,新一輪的軟件政府采購熱潮就此涌動。日前,國家版權局等四部委聯合公布了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階段性進程,數字顯示,無論是采購數量還是采購金額,國內軟件所占的比例都遠遠落后于國外軟件。
在這“慘淡”的數據面前,國內軟件廠商人士并沒有顯得落寞,認為實際情況比數據顯示的要好,而且國內軟件在政府采購中的地位比以往提高了很多。
國家版權局:國外軟件優(yōu)勢明顯
1月初,國家版權局、商務部、工信部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舉行了通氣會,公布了至去年底中央國家機關軟件正版化檢查整改工作進展情況。材料顯示,共有31個部門機關已經全部完成了該項工作,共采購安裝正版軟件19827套,包含國外軟件產品13657套、國內軟件產品6170套,其中操作系統(tǒng) 523套、辦公軟件17113套、殺毒軟件2191套;采購資金2211萬元,用于國外軟件產品1832萬元、國內軟件產品379萬元。
從數據來看,整個軟件采購資金與數量比例中,國外軟件相比國內軟件都占了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在采購數量上,國內軟件只占31%,在采購金額上所占的比例更是低至17%。
國內軟件在政府采購中的弱勢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國家版權局新聞發(fā)言人、版權管理司司長王自強解釋說,這個情況確實是客觀存在的,也是目前整個國內軟件市場發(fā)展的現狀。他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因素主要在于三方面:首先很多國外的優(yōu)秀軟件產品確實符合采購需要,因此所占比例較大;其次,軟件研發(fā)生產過程中,國內產品與國外產品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操作系統(tǒng)方面的差距尤為明顯;第三,政府部門與社會公眾對很多優(yōu)秀的國產軟件還缺乏了解,事實上很多國產軟件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了國際水平,但需要全社會的認可和支持。
國內軟件廠商:其實表現還不錯
數字上顯示的國內軟件的“慘狀”,很容易讓人想起2004年北京政府采購中發(fā)生的那一幕,難道國內軟件又被輕視乃至忽視了?
2004年底北京市政府采購網首次發(fā)布公告顯示,微軟獨攬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及辦公套件正版軟件。這引起國內軟件廠商的不滿,于是憤而上書國務院,在業(yè)界掀起軒然大波。最終,事件以數家國內廠商補簽采購訂單而落幕。
“這次跟2004年那次完全是不同的境況,國產軟件在政府采購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金山辦公軟件副總裁肖玢對《IT時報》記者說道。她表示,對于這次公布的軟件政府采購數據,金山這邊也非常關注,“據我們自己了解的數據,在辦公軟件領域國內軟件和國外軟件的差距其實并不大。”
“在去年12月20日左右,在政府采購數量上我們和微軟還有些差距,但是追趕很快,到月底的時候差不多持平了。不過,在金額上我們是比微軟低很多。”肖玢介紹。在此次完成正版化換裝的31個中央機關部門中,金山辦公軟件被17家采用,“比如外交部、工信部、文化部、國資委等是全面采用金山辦公軟件的。”
在前些年的政府采購中, 一些單位采購了國內軟件后,并沒有將其投入使用,刪掉后換成微軟的產品。而現在這種狀況得到很大改善,“政府不僅采購,而且的的確確是在使用,因為國內軟件的質量這些年有了很大提高,我們產品在兼容性上做得也很好。”
另一家江蘇軟件廠商也對記者表示,這一次國家推進正版化的力度堪稱空前,不僅涉及范圍廣,中央還規(guī)定了明確的時間表,我們產品在政府采購過程中表現也不錯。
不過國內軟件廠商也承認,在政府采購中,國外軟件仍占據優(yōu)勢地位,尤其是操作系統(tǒng)等領域。要打破這種失衡,國內軟件不僅要堅持已有的性價比優(yōu)勢,更要充分發(fā)揮國內軟件在本地化服務上的優(yōu)勢,提升自身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