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系AI生成
“辦公,可能是AR產品融入用戶生活的一個切入口?!倍嗥廖磥砺?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CEO 黃海表示,與多數(shù)AR終端廠商的選擇不同,多屏未來瞄準了看起來并不好做的辦公場景,而非更大眾化的娛樂場景。
多屏未來主打產品INAIR Pro AR眼鏡,在辦公場景下,通過一個眼鏡、一個脖間頸環(huán)與一個APP應用,INAIR Pro AR眼鏡將AR環(huán)境投射在用戶眼前,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打開設備,進行多任務的處理。
鈦媒體APP獨家獲悉,2022年,真知創(chuàng)投孵化了一系列基于眼鏡形態(tài)的垂直軟硬一體的產品,也是在當時,真知創(chuàng)投找到了黃海,并給出數(shù)百萬美元的投資,以聯(lián)合創(chuàng)始身份參與創(chuàng)辦多屏未來,希望基于辦公場景,打造垂直一體的智能眼鏡類產品。2023年,多屏未來完成由天善資本領投的新一輪數(shù)百萬美金融資。
AR產業(yè)經歷了起起落落,資本和關注度也隨之變化,如何找到AR終端的“殺手級應用”,讓市場為之買單,并持續(xù)優(yōu)化產品體驗,是未來AR產業(yè)下一個高點到來的關鍵。尤其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涌入AR領域,AR+AI 也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AR行業(yè)的起與伏
“2016年我就進入了 AR 行業(yè),近 10 年來,我目睹了 AR 行業(yè)的起起伏伏。但也因為經歷了這些波折,我對 AR 眼鏡的用戶價值、技術挑戰(zhàn)和行業(yè)發(fā)展有了更為落地的認知,也更為堅信未來 5 年智能眼鏡將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黃海說。
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yè)后,黃海先后在博通、英特爾等芯片公司從事研發(fā)工作,在軟硬件技術領域積累了深厚的從業(yè)經驗。2016年,AR技術逐漸產品化,讓黃??吹搅藵撛诘呢S富應用場景,也促使他決定投身AR行業(yè),加入了國內AR 眼鏡領域的先行企業(yè)亮亮視野,擔任CTO一職。
在目睹了市場對紅極一時AR產品的不同反應后,黃海在市場沉浮中洞悉AR產品的本質。首先,眼鏡的大、重和貴一時成為AR產品擺脫不開的標簽,也將大批潛在消費者們拒之門外。
2016年,微軟公司推出Hololens AR全息計算機后,多數(shù)廠商追逐其后,推出各種頭戴顯示器AR設備?!爱敃r,市面上的AR產品受制于光學技術上的限制,常佩有一個一斤重左右的頭戴顯示器,將光學電池嵌入其中,技術限制也帶來了高昂的成本與市場定位的問題?!秉S海說。
“因為技術原因,AR產品也很難應用到普通消費者市場。業(yè)界更多將其應用于在醫(yī)療、工業(yè)、教育等專業(yè)的細分領域。然而,這些領域的需求量非常窄,卻需要大量的硬件與軟件定制化,往往帶來較高的成本與較低的收入,當時AR產品的發(fā)展非常有限?!?nbsp;他補充道。
在頭戴顯示儀風潮席卷市場的同時,另一種AR產品也悄然誕生——谷歌眼鏡。相較于前者,其可移動性更強,然而,市場卻沒有給予積極的反饋。
其次,AR眼鏡缺乏“非它不可”的“Killer APP”。“谷歌眼鏡通過外置攝像頭拍攝的影像去理解這個世界,但我們發(fā)現(xiàn),對用戶而言,他們獲取信息最重要的渠道是日常所見的屏幕。”黃海表示。
從電視、電腦到手機,用戶多數(shù)時間通過屏幕接受信息。相比于通過攝像頭去理解物理世界,手機屏幕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也更契合用戶的行為慣性。Google Glass 缺乏“非眼鏡不可”的獨特功能,使得眼鏡本身有點“畫蛇添足”。
因此,黃海認為,與外界交互的攝像頭可能并非用戶對AR眼鏡最廣泛的需求,反倒是用戶更需要一個更便捷、更好用的屏幕,這或許能使用戶更好地接納眼鏡類產品。
目睹了AR產品屢次折戟的過程,黃海也逐漸發(fā)現(xiàn)用戶愿意買單的AR產品特點——“便捷性、可移動性與符合用戶的行為慣性,是我觀察下來目前AR能夠帶給用戶的核心利益點?!?/p>
與之同時,近幾年光學技術上的進步,也讓AR設備“貴”和“重”的問題慢慢被解決,這些市場中的微妙變化,給新一代AR產品的出現(xiàn)提供了可能。帶著獨到的產品洞察,他開始了構建新一代AR產品的旅程。
AR眼鏡將成為強大的終端設備
2021年,真知創(chuàng)投找到黃海,真知創(chuàng)投合伙人周玉黍與他的想法一拍即合:AR 眼鏡有潛力成為生產力工具,但目前對于用戶最有價值的是能夠提供輕便、隨身的屏,通過這種方式切入各種場景。
就像把拓展顯示器放入口袋一樣,這已經足夠酷,AR 眼鏡需要嵌入在用戶場景中。于是,多屏未來聚焦在辦公領域,先從眼鏡一塊屏做起,之后希望能夠真正成為更好用的生產力工具。
黃海描述當初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多屏未來的經歷時說,”我們知道這是一件非常有挑戰(zhàn)的事,畢竟大家已經習慣在書包中背上1公斤重的筆記本,但相信我們的解決方案從長遠來看更酷、更好、更有價值?!?/p>
多屏未來由任旭陽領銜創(chuàng)辦,黃海和周玉黍擔任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靶耜枌τ诠緫?zhàn)略具有非常清晰的把握,并非常擅長對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建設以及銷售的規(guī)劃;玉黍對于人機交互與產品具有深刻的理解,能夠給予我很多用戶洞察?!秉S海說道。
黃海坦言,初創(chuàng)公司最缺乏的資金資源、營銷策略與戰(zhàn)略布局,真知這種創(chuàng)業(yè)制片人的模式能夠解決初創(chuàng)過程中的挑戰(zhàn)。在團隊組建上,真知提供了完善的流程與組織體系;在人才的招募上,真知也幫助其迅速物色人才、與團隊匹配,最終組成了一個在能力邊界上更加耦合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
“目前,INAIR Pro AR眼鏡已經在研發(fā)第二代產品,但多屏未來對產品的設想不止于此”,黃海說道,“借助AR的技術范式對辦公效率的提升以外,我們更想讓INAIR Pro AR眼鏡成為用戶的下一代移動終端,幫助用戶將數(shù)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無縫相連。”
聚焦工作場景,是多屏未來對INAIR Pro AR眼鏡的根本定位。
如今,市面上AR產品更聚焦于娛樂領域,通過嵌入現(xiàn)實的數(shù)字影像,為用戶提供身臨其境的游戲互動與觀影體驗。AR技術本身的移動性與便捷性,讓黃海看到了AR產品在單一的娛樂屬性外,新應用場景的可能。
多屏未來將AR放置在一個更加形象化的垂直場景中:INAIR Pro AR眼鏡定位于辦公的使用場景,以辦公場景為突破口,讓AR產品一步步走進用戶具體而鮮活的生活中。
更進一步,立足于辦公的垂直場景,多屏未來為用戶打造了一套軟硬件一體的完整OS。
“屏幕是人們獲取信息最主要的來源。因此,通過屏幕展示信息,更符合用戶的行為慣性?!秉S海說,“但是像谷歌眼鏡等以往的AR產品可能會忽略屏幕的重要性,而將攝像頭作為用戶接受物理世界信息的媒介。這可能會違背用戶的以往認知,影響用戶使用產品的流暢性。”
因此,多屏未來在構造產品之初,就明確想讓用戶擁有一塊更大、更清楚、更方便移動的屏,成為產研的重中之重,目的是讓用戶隨時隨地與數(shù)字世界互連。
與以往AR產品僅有一個屏幕不同,INAIR Pro AR眼鏡將最多10塊大屏放入眼鏡之中。黃海提到,“在工作的場景下,我們常常需要多線程的處理任務,而這時,一面屏幕會顯得擁擠。同時,在傳統(tǒng)基于安卓開發(fā)的AR設備中,單應用處理系統(tǒng)占據(jù)主流,用戶一次僅能面對一個屏幕進行任務處理。”
因此,多塊屏幕被置入INAIR Pro AR眼鏡中,構建出獨特的多任務系統(tǒng),用戶動動頭就能進行多屏交互,日常工作流程得以在空間大屏中實現(xiàn):用通訊軟件交流、編輯文檔的同時查找資料、休息時間觀看電影,并且戴眼鏡的同時不影響與人溝通。
除了硬件方面追求極致外,多屏未來在系統(tǒng)和軟件層面也進行了場景優(yōu)化,使INAIR Pro AR眼鏡的OS兼具“智能”與“便捷”兩種屬性。“硬件本身無法給到用戶完整的體驗,而軟硬件一體的產品,在用戶的交互上有著更加系統(tǒng)的方案?!彼忉尩?。
多屏未來將產品設計的重心聚焦于軟硬件的協(xié)調層面,在產品的交互設計上,參考用戶的行為慣性與認知基礎,定義了新的交互方式,讓用戶使用AR眼鏡的流程更為流暢、簡單。除此之外,多屏將軟件應用集成于頸環(huán)里的安卓系統(tǒng)中,在保留眼鏡便攜性的同時,也保障了其處理復雜工作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辦公場景是多屏未來的AR眼鏡產品的切入點,卻不是它唯一的落腳點。用戶可以在日常生活的任何場景中打開并使用AR眼鏡,AR產品還具備更多的可能性,如同今天的iPad,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效率工具。
“今天我們對于AR產品的構想,應該從單一的工具解放出來,將其歸納為一個用戶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為此刻的行為給予更多數(shù)字拓展空間的產品?!秉S海說。
從單一的AR產品到隨身設備,多屏未來正一步步拓展INAIR Pro AR眼鏡的應用場景,讓眼鏡從單一數(shù)字產品,變?yōu)榕c用戶行為同頻的移動終端。
把大模型能力塞進AR終端
AR產品如何更好地接入前沿技術,讓大模型的能力不僅僅止于紙上談兵,而是真正給用戶帶來工作范式的改變,成為行業(yè)共同的挑戰(zhàn)。多屏未來思考的是,從目前市場中的局限性中尋找突破口。
“多數(shù)AI模型聚焦于在單應用系統(tǒng)中,目前缺少一個終端或系統(tǒng)將AI大模型集成于此,讓用戶完整地體驗 AI的能力?!秉S海說。
單獨的應用系統(tǒng)限制了用戶對AI的使用體驗:在大多數(shù)時候,用戶僅僅能從一個網(wǎng)頁、一個應用軟件中接觸大模型,與其對話或生成創(chuàng)意圖片。
因此,用戶被局限在一個個單獨的應用軟件中,在不同的軟件跳轉中使用AI大模型,這很難讓用戶對AI大模型形成長久的使用習慣,也讓用戶難以探索到AI帶來的生產力提升可能。
多屏未來將自研AI大模型集成在AR終端中,構建無縫使用AI的體驗?!爱斘覀儗I嵌入整個AR操作系統(tǒng)中時,用戶可以在不同的辦公任務中延續(xù)對AI大模型的使用,當用戶想要對某個文件的翻譯、需要一本書的總結、搜集特定的信息時,便可以直接將AI語音助手喚醒,獲得AI大模型的智能輔助?!秉S海描述道。
AI語音助手也被嵌入到整個辦公流程中?!皩I技術引進硬件中,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我們的AR終端產品如何給用戶生產力帶來改變。以往的很多辦公應用程序,大多僅是一個編輯工具,需要用戶去主動輸入輸出內容。但當用戶擁有了AI大模型技術后,他們的閱讀、理解、編輯的能力將被大幅提高,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他們的工作效率?!彼f。
黃海坦言,在OS之外,AI集成已經成為決定AR終端的差異化優(yōu)勢之一。將AI大模型嵌入終端,不僅能讓大模型從單一應用中解放出來,也讓用戶擁有更流暢的使用體驗,大模型成為INAIR Pro AR眼鏡未來的亮點功能。(本文首發(fā)于鈦媒體APP,作者 | 張帥,編輯 | 蓋虹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