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投資計劃受阻
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歐德寧今年早些時候曾宣布,英特爾將投資70億美元升級其位于美國的工廠。在其他廠商都在備受經濟危機煎熬時,英特爾此舉被人們看做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的一個積極行動。但是在這背后,英特爾的一些高管和董事卻對此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消息人士透露,盡管英特爾長期以來都有在經濟下滑時加大投資的傳統(tǒng),但是幾名董事會成員卻對這種傳統(tǒng)策略是否仍有意義提出質疑。不僅是因為如今的經濟形勢比英特爾此前經歷過的任何一次危機都更為嚴峻,關鍵問題是,英特爾最近幾年的一些大手筆的投資都沒有對股價起到提升作用。
歐德寧大力游說各方通過投資方案,但董事會卻要求歐德寧做出一定的妥協(xié)。董事會迫使歐德寧削減開支,裁員6000人,并關閉幾家年代久遠的工廠。同時取消績效獎金。由前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里德-洪特(Reed Hundt)領導的英特爾薪酬委員會則將高管薪酬與股票表現(xiàn)更為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竟べY被凍結,而其他的獎金數額(股票期權和補助的總和通常能達到工資的10倍)也將由英特爾與同行之間股價對比來決定。該委員會在公司的代理聲明中寫道:"此舉意在讓員工把這一關鍵時期的注意力放在創(chuàng)建可持續(xù)的增長力以及公司股價上。"
歐德寧的個人收入可能會面臨困境。英特爾無疑是PC芯片市場的杰出廠商,其市場份額高達82%,接近歷史最高值。除此之外,英特爾還擁有眾多更為復雜的芯片產品,而且被蘋果、思科和通用電氣廣泛采用。但是投資者似乎不為所動。隨著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普信集團 (T. Rowe Price)、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以及黑石基金(BlackRock)等投資機構紛紛放棄英特爾的多數控股權,其股價五年來也已經累計下跌了40%。普信集團分析師大衛(wèi)-埃斯維特(David Eiswert)說:"英特爾有些不穩(wěn)。"
英特爾4月14日公布的第一季度業(yè)績更是加劇了投資者的擔憂。盡管歐德寧稱,PC需求已經觸底,但是英特爾的凈收入還是出現(xiàn)了55%的下滑,并且拒絕對全年的業(yè)績給出預期指導。
良性循環(huán)瀕臨崩潰
投資者的問題與歐德寧和英特爾董事會正在糾纏的問題相同:英特爾是否依然能夠像過去一樣承擔引領科技產業(yè)的重任?幾十年來,英特爾向工廠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生產出越來越強大的微處理器。消費者也在第一時間購買搭配最新處理器的PC,這些高端產品提升了英特爾的利潤,從而使之能夠持續(xù)不斷的開展投資。
但是現(xiàn)在,已經不再有多少消費者看重處理器的速度了。因為處理器已經夠快了。與此同時,PC銷量開始下滑。英特爾的良性循環(huán)似乎即將崩潰。去年,其收入為376億美元,與2005年持平。而凈收入僅為53億美元,比4年前的數據還低40%。于是,投資者公開質問,英特爾是否有必要削減投資?瑞銀分析師烏徹-奧爾吉(Uche Orji)說:"投資者都想知道英特爾當前的增長潛力有多大。"
歐德寧當然也不希望出現(xiàn)下滑。相反,他還在極力恢復英特爾核心PC業(yè)務的銷量,并帶領公司進軍具有增長潛力的全新市場。另外,歐德寧還從凌動(Atom)處理器的多元化上看到了機遇。這個系列的芯片可以用來為任何接入互聯(lián)網的設備提供運算能力,包括網絡電視和能夠為用戶定制優(yōu)惠券的超市收銀機。歐德寧表示,到2011年,這些業(yè)務能夠為英特爾貢獻100億美元的銷售額。他說:"在凌動的帶動下,我們可以將自己最好的技術應用到全新的市場中。"
曾受累于多元化戰(zhàn)略
許多大型投資者都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他們曾受累于英特爾的多元化戰(zhàn)略。上世紀90年代末,當互聯(lián)網泡沫膨脹時,英特爾曾斥資數百億美元進軍一些全新的市場,但是等到互聯(lián)網泡沫破裂后,卻只能注銷大部分的投資。而2003年末,英特爾又放任競爭對手AMD在自己利潤最高的企業(yè)服務器市場攻城拔寨。AMD憑借能源效率更高、性能更強的芯片博得了消費者的青睞。英特爾兩年后才重新奪回市場份額。但是投資者指出,當中國、印度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需求大幅增加時,英特爾坐視AMD搶占自己的份額。
如今,英特爾面臨低迷的全球經濟環(huán)境,而且在自己的目標市場中還充斥著高通、德州儀器和Nvidia等財大氣粗、經驗豐富的廠商。巨大的沖突將圍繞著新型移動計算設備展開。從智能手機到廉價的上網本,再到介于二者之間的新型設備,都將成為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這一市場的規(guī)模將達到傳統(tǒng)PC市場的兩倍。
高通和其他廠商使用的架構來自英國芯片廠商ARM。與英特爾的芯片不同,使用ARM芯片的產品即使全天不關機,其電池的電量也不會耗盡。這些廠商還吸引微軟及其他軟件廠商為其創(chuàng)造更易使用的軟件,以便對抗英特爾。普信集團分析師埃斯維特認為,數量龐大的競爭對手成為一個棘手問題。他說:"他們都在對抗英特爾。"
英特爾需要進行巨大的投資,以使得凌動處理器的能源效率明年能夠趕上ARM。如果沒有低能耗芯片,英特爾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設備制造商轉向自己的競爭對手。高通首席執(zhí)行官保羅-雅各布(Paul E. Jacobs)說:"現(xiàn)在的競賽是看誰能夠最先達到目標。"
高層變動
英特爾董事會要求歐德寧和他團隊將自己的薪水與公司的業(yè)績掛鉤。今年,有21名英特爾高管的普通股和限售股被替換成了"超額股(outperformance stock units)"。這些股票的有效期超過3年,其價值將由英特爾的股價與標準普爾100指數中的其他15支科技股的相對表現(xiàn)而定。這些科技股包括IBM、惠普和微軟等公司。而歐德寧本人1999年獲得的560萬份英特爾股票期權均已成為"潛水期權"。
歐德寧及其團隊還將面臨更為獨立的董事會審查。今年1月,現(xiàn)年60歲,之前在制藥行業(yè)擔任高管的簡-肖(Jane Shaw)被任命為公司下一任董事長,并將于下月接替克瑞格-貝瑞特(Craig R. Barrett)正式上任。這是英特爾首次聘用外部人員擔任公司董事長。
簡-肖、洪特以及其他的董事會成員都拒絕接受采訪。
然而英特爾的高管非常清楚公司的長遠目標。今年1月,在英特爾的銷售人員年會上,負責銷售和營銷業(yè)務的執(zhí)行副總裁馬宏升(Sean M. Maloney)對公司員工表示,英特爾無法免疫所有的經濟下滑,但英特爾的冒險精神催生了一批改變世界的技術。他說:"對我們而言,最壞的事情就是不再嘗試著通過新事物來拓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