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據(jù)神策數(shù)據(jù)盛永根《微信生態(tài)數(shù)字化運營跨端數(shù)據(jù)采集方案》直播整理而得,本文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微信生態(tài)介紹

  1.微信公眾平臺

  公眾平臺主要包含小程序、服務號、訂閱號和微信網頁。日常運營都是在公眾平臺進行,比如修改公眾號文章,上傳小程序等。

  2.微信開放平臺

  開放平臺通常包含四個方面:

  移動應用。若App要給用戶提供微信的分享功能、支付功能等,就需要接入到開放平臺中。接入后,用戶就可以分享內容到小程序,或者跳轉到小程序。

  網站應用。若網站需要提供微信登錄功能,也需要在開放平臺綁定,綁定后用戶就可以用微信掃碼登錄網站。

  第三方平臺開發(fā)。一些公眾號的運營者沒有開發(fā)能力,這時候借助第三方平臺,只要授權就可以使用需要開發(fā)的功能。

  賬號綁定。在這里把小程序、公眾號賬號綁定后,才能得到一個一致的UnionID。

  3.微信

  微信群聊、微信朋友圈、微信視頻號、微信收藏等,這些是微信本身自帶的功能。

  4.微信生態(tài)用戶信息

  微信生態(tài)的數(shù)據(jù)打通,關鍵在用戶的ID是否打通。下面我們分析下微信生態(tài)用戶標識中常見的幾個ID的概念:

  AppID和AppSecret:公眾號和小程序都會有一個AppID用來標識當前的微信應用,而如果需要開發(fā)的話,接口的請求都需要用到AppSecret。

  微信用戶ID:微信用戶ID是有加密的,是無法拿到的。一般我們使用微信機器人開發(fā)的話,常用的是微信號或者微信昵稱作為ID。

  OpenID:在微信應用(公眾號、小程序等)默認使用OpenID,在開發(fā)中請求的接口返回的一般都是OpenID。在小程序或微信網頁里不用做授權,靜默情況下也能拿到OpenID??梢哉fOpenID是微信生態(tài)里最重要的一個ID。可以理解OpenID是通過AppID和微信用戶ID加密得到的,其與微信應用(每個應用會有AppID)相關,每個微信應用都會生成一個唯一的用戶的識別。

  UnionID:在微信開放平臺里面,做了賬號綁定后,就會生成一個統(tǒng)一的UnionID,綁定后的微信應用(小程序、公眾號等)都可以使用一個ID。獲取UnionID需要經過用戶授權。

  UUID:主要是針對于前端的設備,比如小程序或者網頁的,因為獲取OpenID需要一定的開發(fā),所以如果在獲取不到的情況下,我們一般會給當前瀏覽器或者小程序生成一個隨機的ID。

  UserID:用戶的真實ID,一般是存在數(shù)據(jù)庫的ID。

  二、微信生態(tài)數(shù)據(jù)采集

  常見的微信生態(tài)的數(shù)據(jù)采集主要包括:公眾號的數(shù)據(jù)采集、微信內網頁數(shù)據(jù)采集、小程序和小游戲數(shù)據(jù)采集、微信本身的數(shù)據(jù)采集。

  1.公眾號的數(shù)據(jù)采集

  公眾號分為服務號及訂閱號,簡單列舉幾條不同點:

  訂閱號一天能發(fā)一條消息,但服務號一個月僅可發(fā)4條消息。

  訂閱號不支持服務號的部分接口,服務號相對訂閱號提供的功能更多。比如訂閱號不支持模板消息,不支持獲取地理位置,不能生成帶參數(shù)的二維碼,即訂閱號無法識別二維碼是誰分享過來的。

  訂閱號個人和企業(yè)均可申請,服務號要求更加嚴格,僅企業(yè)可申請。

  訂閱號偏信息傳達,服務號偏交互服務。

  訂閱號在微信中會合并在訂閱號中,服務號每個是一個單獨的窗口。

  公眾號提供了如下接口:普通消息、事件推送、回復消息、群發(fā)消息、客服消息、模板消息、一次性訂閱消息、其它功能。

  用戶在公眾號里輸入一條普通消息后,后端能接收到的文本消息數(shù)據(jù)如下圖左邊部分:

  此時使用神策Java SDK發(fā)送文本消息事件,代碼如上圖右半部分。

  下面具體介紹微信公眾號可以采集的事件:

  普通消息。它分為文本、視頻、圖片、小視頻、語音、鏈接。

  事件推送。它可以創(chuàng)建用戶關注公眾號或取消關注、掃描二維碼、上報地理位置、點擊自定義菜單事件。

  回復消息。它也可以分為6種類型:文本、圖片、語音、視頻、音樂、圖文消息。比如用戶輸入一個消息——上課,后端回復一個上課的鏈接的回復消息,用戶點擊這個回復消息,就可以實現(xiàn)跳轉到上課的頁面。

  群發(fā)消息。訂閱號,每天發(fā)1條,服務號每個月可發(fā)4條。

  客服消息。如果觸發(fā)以下類型的交互:用戶關注了公眾號,支付成功,掃描了二維碼,或者點擊了自定義菜單中的推事件,在48小時內可在公眾號內推送一條數(shù)據(jù)。

  模板消息。它是不需要做交互的,當觸發(fā)特定模板場景下的事件時,可以針對所有人發(fā)送模板消息,且不限次數(shù)。正常情況下,關注量少于10W粉絲時,最多1天可發(fā)10W消息,超過10W時按比例提升。例如,順豐速運服務號,用戶綁定微信后就能收到快遞信息,這就是模板消息。但是模板消息也會有一些限制,比如,不可推送與營銷相關的東西,會存在被封號的風險。

  一次性訂閱。App或公眾號,可以彈出一次性訂閱消息的授權,用戶確認后,可以發(fā)送模板消息。這時可以采集兩個事件,一個是在前端的消息授權事件,一個是消息發(fā)送事件。

  微信卡券。比如超市的會員卡、優(yōu)惠券,當被用戶領取、轉增、刪除或者內容更新時等用戶都可接收到信息,這些內容也都可以做成一個個事件。

  上面介紹了可采集的數(shù)據(jù),同時還有幾個常用的運營功能:

  用戶打標簽:可以創(chuàng)建100個標簽,但一個用戶只能有一個。

  創(chuàng)建個性化菜單:根據(jù)用戶標簽、性別、手機操作系統(tǒng)、地區(qū)、語言提供個性化菜單。

  創(chuàng)建帶參數(shù)的二維碼:臨時二維碼,最3天,數(shù)量足夠大;永久二維碼,無過期時間,最多10萬個。

  長鏈接轉短鏈接。

  總結公眾號的數(shù)據(jù)采集,簡單總結下:

  公眾號的事件都是后端發(fā)送的預置事件。

  針對非開發(fā)者,通過第三方平臺一鍵授權即可采集。

  事件屬性,基本不可修改,不方便擴展。

  OpenID是默認的ID,不會像網頁一樣存在UUID。

  2.微信內網頁數(shù)據(jù)采集

  微信網頁若沒有在公眾號里配置,就僅是一個瀏覽器打開的傳統(tǒng)網頁,沒有微信的一些功能;但如果其在公眾號里進行配置,可以實現(xiàn)兩個功能:

  第一,可以使用神策的Web JS SDK去采集數(shù)據(jù),跟傳統(tǒng)的瀏覽器打開的網頁效果基本一致,但可能存在一些兼容性問題。

  在微信每個網頁的代碼中,加入神策的Web JS SDK,即可采集以下事件,并可以做點擊分析和觸達率分析:

  頁面瀏覽事件,屬性包括:前向地址、頁面地址、頁面路徑、頁面標題、廣告來源、是否首日、是否首次。

  元素點擊事件,即用戶在頁面上點擊的時候,就會自動采集這一事件,屬性包括:前向地址、頁面地址、頁面路徑、頁面標題、元素ID、元素內容、元素樣式名、元素類型、元素選擇器、元素鏈接地址。

  頁面滾動事件,屬性包括:頁面地址、頁面路徑、頁面標題、視區(qū)高度、視區(qū)寬度、視區(qū)距頂部的位置、停留時長。

  自定義事件,屬性包括:設備相關的屬性(屏幕寬高、設備型號、操作系統(tǒng))、瀏覽器相關的屬性(瀏覽器名稱、瀏覽器版本)、流量來源類型、搜索引擎關鍵詞、最近一次去到相關的信息、自定義屬性(結合業(yè)務需求,比如訂單信息、商品信息等)。Web JS SDK可以自定義各種事件。比如說,用戶將商品加入購物車,可以設置一個加入購物車事件,把當前商品的ID作為它的屬性。

  點擊效果分析。采集到點擊事件后,就可以做一個點擊效果分析,比如某個按鈕用戶點擊次數(shù)、點擊率、點擊占比,如下圖。

  觸達率分析,可以查看用戶頁面滾動的具體位置。

  第二,通過微信JS SDK增強微信數(shù)據(jù)采集。原理是,微信在WebView中通過注入JSBridge相關腳本,使得網頁擁有部分微信App的功能(這也就是所謂的Hybrid技術)。

  只需要在微信各個網頁代碼中,加入微信JS-SDK,就可以使用,但使用時需要在公眾號后臺中做設置:

  需要設置“JS接口安全域名”才能使用JS-SDK。

  需要設置“業(yè)務域名”才能去掉安全提示,否則有可能出現(xiàn)安全提示。比如,在微信打開一個本地的IP地址,就會出現(xiàn)提示,“這個頁面不安全”。

  微信的JS-SDK可以采集的事件:

  常見的是微信的分享的事件,如果用戶觸發(fā)了分享。我們可以采集分享成功事件,屬性包括:頁面地址、分享標題、分享描述、分享鏈接、分享圖片。

  除此之外還有如圖片、錄音、搖一搖、微信掃碼、微信支付等事件。

  例如,在微信網頁里用戶也能夠像在App中一樣打開圖片,并且進行上傳和下載,在網頁里面還可以去錄音,這些都可以做為事件。

  其次,微信的JS-SDK還可以采集到一些額外的屬性,如網絡的類型(Wifi、3G、4G)、地理位置(經度、緯度、地址詳情、縮放比例)、收貨地址(姓名、郵編、詳細地址、電話)等,這些屬性都是在傳統(tǒng)的網頁中無法獲取的。

  簡單總結微信網頁內數(shù)據(jù)采集:

  默認的ID是UUID,建議用OpenID,但從前端獲取OpenID有一定的技術開發(fā)工作,不一定都能取到。

  通過微信JS-SDK可以新增微信分享等預置事件。

  通過微信JS-SDK可以新增網頁本身不能采集到的地理位置,網絡類型等屬性。

  微信網頁中可以直接使用神策Web JS SDK。

  3.小程序和小游戲數(shù)據(jù)采集

  有些人可能認為小游戲也是小程序,其實是不同的:

  開發(fā)方式不同。小游戲基于Canvas開發(fā)一般都會使用游戲引擎開發(fā),比如Cocos、Egret、Laya、Unity等;小程序使用微信自定義的WXML,WXSS,類似于傳統(tǒng)網頁的HTML和CSS開發(fā),常用的框架比如Mpvue、Wepy、Taro。

  小程序有頁面的概念,小游戲是基于畫面幀數(shù)。

  部分API不通用。

  小程序和小游戲也有共同點:

  生命周期類似,都會有啟動、顯示、隱藏。

  微信提供的系統(tǒng)API基本一致,發(fā)送請求,獲取網絡信息。

  系統(tǒng)都提供了相同開放能力,比如訂閱消息。

  都是基于JS開發(fā)。

  小程序與網頁都屬于前端事件,一般建議使用OpenID,但是OpenID需要一定開發(fā)量,所以默認會使用UUID。用戶登陸之后,同樣建議以一個真實的ID即UserID為準實現(xiàn)用戶關聯(lián)。

  下面是使用神策微信小程序SDK和微信小游戲SDK后,共同可采集的預置事件:

  小程序啟動,屬性包括:啟動場景、頁面參數(shù)、頁面路徑、UTM相關的廣告系列參數(shù)、是否首次、分享相關屬性(層級、分享者、分享時的頁面路徑)。

  小程序顯示,屬性包括:啟動場景、頁面參數(shù)、頁面路徑、UTM相關的廣告系列參數(shù)、分享相關屬性(層級、分享者、分享時的頁面路徑)。

  小程序分享,轉發(fā)的時候就會觸發(fā)這個事件,屬性包括:分享時的層級、頁面路徑。

  小程序進入后臺,屬性包括:頁面停留時長和頁面路徑。

  小程序頁面瀏覽(僅限微信小程序),屬性包括:頁面參數(shù)、頁面路徑、UTM相關的廣告系列參數(shù)。

  小程序收藏,屬性包括:頁面路徑。

  上述事件不做任何操作都可以采集到的,即只需要使用SDK就可以。另外如果獲得用戶授權后,小程序還可以采集到更多事件屬性。

  小程序訂閱消息

  用戶進入小程序后會彈出一個授權的模板消息,用戶點擊允許后,就可以為用戶推送模板消息,可以跳轉至小程序具體詳情頁。其中模板消息分為單次與永久,一般情況下它與特定的行業(yè)模板相關。

  單次的模板每次都需要用戶授權。永久的模板,比如小程序鎖車,這是特定行業(yè)的,沒有經過授權也可以推送消息。小程序訂閱事件,屬性包含用戶信息(微信昵稱、性別、頭像、城市等)、通訊地址(姓名、手機號、郵編)、發(fā)票、運動步數(shù)屬性。

  小程序訂閱消息的位置在微信號的服務通知里面,訂閱消息可以實現(xiàn)服務的閉環(huán)。比如說用戶發(fā)生支付行為后,可以給用戶推一個鏈接消息,可以跳回到商場里看自己購買的商品,引導用戶完成閉環(huán)。

  小程序的渠道

  除了用戶打通,其實還包括渠道打通。小程序渠道,分為渠道場景值和渠道參數(shù)。

  場景值是打開小程序時候,API能自動獲取的,可以看用戶是從什么渠道跳轉到小程序,比如是掃碼過來的,從小程序跳轉過來的。

  場景值只能大概判斷是從哪種方式打開的,如果要精確到具體是哪個人,需要使用渠道參數(shù)。包括掃描普通鏈接二維碼、小程序碼、小程序二維碼、微信廣告跳轉、朋友圈和公眾號以及小程序的廣告等,都可以設置一個帶參數(shù)的Path,然后就可以解析出具體的參數(shù)。

  總結小程序和小游戲的數(shù)據(jù)采集:

  小程序和小游戲的生命周期類似,且提供的API類似,所以預置的事件和屬性,也基本類似。

  小程序是一個個頁面,所以可以采集頁面打開、關閉、點擊等事件。而小游戲基于畫面幀數(shù),需要基于游戲特性做自定義事件。

  小程序和小游戲除了前端事件,還可以采集訂閱消息等后端事件。

  前端默認使用UUID,建議使用OpenID,但是需要一定的開發(fā)成本和權限。

  4.微信數(shù)據(jù)采集

  公眾號和小程序都有官方提供的接口去采集,但是微信沒有提供這樣的官方接口,微信機器人一般是通過模擬微信網頁版的接口來實現(xiàn)的,所以你也只能取到你在微信中所能看到的:微信號、微信昵稱、聊天內容等信息。不過這里也可以做一些智能化的操作,通過神策的ID關聯(lián)功能,使得微信號和公眾號中OpenID進行關聯(lián)綁定,可以實現(xiàn)自動發(fā)微信消息。

  三、各應用間的數(shù)據(jù)打通

  1.各應用使用的ID整理

  微信公眾號是后端事件,建議使用OpenID;微信網頁建議使用OpenID,但實際默認UUID,所以一般建議客戶關聯(lián)UserID;小程序和小游戲與微信網一樣,但是前者還會有一個后端事件,這個時候默認使用OpenID。所以此時就存在多個ID。

  而只有ID是一致的,才可以把用戶關聯(lián)起來。如果您使用的是神策的用戶關聯(lián)進行打通,建議使用如下方式:

  如果公司是純微信生態(tài),不可能有PC、App等,建議OpenID作為“匿名ID”,使用UnionID作為“真實ID”。實際可能UUID作為作為“匿名ID”,UnionID作為“真實ID”。

  如果公司業(yè)務線比較寬廣,PC,App都可能有,建議OpenID作為“匿名ID”,使用UserID作為“真實ID”。實際可能UUID作為“匿名ID”,UserID作為“真實ID”。

  2.渠道打通

  服務號。創(chuàng)建一個帶參數(shù)的二維碼就可以知道用戶是從什么渠道來的。

  小程序和小游戲。在Path后面加自定義參數(shù),就能知道用戶是從哪個場景跳轉過來的。

  微信頁網頁。給URL加自定義參數(shù),即可打通。

  3.渠道間的互相跳轉

  網頁跳轉App,必須滿足兩個情況:服務號內安全域名里配備了網頁;App和網頁必須在開放平臺綁定。

  網頁跳轉程序,滿足兩種情況下任一都可以:一種情況是服務號內安全域名有這個網頁,網頁通過微信的JS-SDK就可以直接跳轉到小程序;還有一種情況在小程序云開發(fā)的靜態(tài)網站托管了綁定的域名。

  App跳轉小程序,必須在開放平臺里綁定App,即可跳轉任意合法小程序。

  小程序跳轉App,只能通過App分享的消息卡片或者從App打開的場景打開時,才可以跳轉回App。

  公眾號跳轉小程序有三種方式:公眾號菜單跳轉、公眾號文章跳轉、公眾號綁定小程序跳轉。

  小程序跳轉公眾號,在小程序后臺里配置公眾號關注組件,主體必須是一致的,即必須是公司的,然后通過公眾號組件顯示,讓客戶關注公眾號。

  小程序跳轉小程序,只要指定AppID就可以直接跳轉。

  感謝聆聽,本文的分享到此結束。

分享到

songjy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