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機、社交網絡、物聯網設備等等,以及我們看到的云計算、大數據平臺以及人工智能,從天到地都可以獲取到非常多的數據,同時我們希望數據存儲在可靠的平臺上,也希望數據可以帶來更大的價值。
以前我們用APP都是買買買,現在我發(fā)現我們生活里的方方面面,包括政府提供的數據,包括民生數據,都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平臺去得到。有了這么多數據的時候,在保護過程里,會面對非常多的需求和挑戰(zhàn),首先,數據的規(guī)模是越來越大的,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來到我們的身邊,同時我們對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數據獲取到我們需要的東西,同時我們知道現在的很多新興的技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包括物聯網,有很多新型的算法,新型的訪問的方式,新型的建模方式,那在這些方式里,對數據和存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些要求,應該怎么面對?
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應用的速度變得更快,同時面對各種各樣的數據,我們要做到有效的整合,把各種各樣的數據源可以整合到系統里,能夠去使用這些數據,同時把這些數據跟架構進行有效整合,能夠讓我們的架構快速進行優(yōu)化,通過這樣的優(yōu)化最終的目的是需要做到變革業(yè)務,讓業(yè)務適應生活的需要。
作為紫光西部數據,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是,要為客戶打造新一代智能的數據中心,我們的數據中心包括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同時我們面對的計算有邊緣的計算,也有中心化的計算,我們想做到的是給業(yè)務提供極致的性能,讓數據能夠動態(tài)的跨云的去訪問,同時面對各種AI的場景,自身要做到AI就緒,可以適應AI,能夠適應深度學習技術的變化,同時現在整個社會環(huán)境變化非常大,今年環(huán)境也是很不穩(wěn)定的,從IT的供應者來講,需要做到一種更好的綠色的運維,所以這是我們在打造智能數據中心希望做到的事情。
首先,我們的業(yè)務場景需要最好的性能,所以我們要做到極致的性能,第一點要做到最小的應用延遲,因為現在很多的核心業(yè)務,尤其是金融、國防和軍工行業(yè),包括一些關鍵場景,都需要最快速的業(yè)務響應,所以我們要為業(yè)務提供最小的延遲,最快的響應,那就是紫光西部數據全閃的架構,可以提供業(yè)界最快速的響應,最小的延遲。
提供最快速的響應以后,需要為客戶和應用提供最高的IO吞吐能力,更大程度的解決業(yè)務處理的能力問題,面對這些數據的倉庫,面對這些桌面的計算和超級運算和企業(yè)運用,我們要提供更快的響應。
其實云架構很多都是基于虛擬化的平臺搭建的,在這些虛擬化平臺里,不管是虛擬的服務器,還是虛擬的桌面,還是開發(fā)測試環(huán)境,我們都要提供最快速的虛擬化業(yè)務的響應。當然在前端的高性能的業(yè)務的同時,還有大量的歷史數據,以前的數據可能就放到了備份歸檔的平臺去長期保存了,而這些數據的利用,往往是非常關鍵的,這些數據經常會包括一些視頻數據,影像的數據,備份歸檔的數據,如何高效的利用這些數據,也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
現在我們能夠提供業(yè)界最快速的二級存儲,可以讓我們的數據快速的展現分析搜索,快速的為我們的客戶所使用,在一級業(yè)務和二級業(yè)務,以及溫數據和冷數據之間架了很好的橋梁,為你的業(yè)務提供極致的性能。
在有了性能以后,我們數據分布在世界各個地方,希望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快速的實時的去使用統一的數據,需要對我們各個渠道各個位置數據進行快速的搜集,將這些數據進行關聯分析,這對應用和存儲都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戰(zhàn)。
怎么能做到這些事情呢?我們采用的這些技術,跨云,對數據提供統一的命名空間管理,在存儲上可以通過有效的命名空間訪問這些數據,得到這些數據,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我們的數據訪問模式多種多樣,我們希望數據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協議來進行展現,讓你快捷的訪問到數據。
同時數據是流動的數據,希望做到數據自動的流轉和遷移,可以讓在云里動態(tài)、便捷快速地訪問到這些數據。
第三點,AI的就緒,因為今天有很多的數據來源于邊緣計算,這是一個很新興的技術,這個技術包含的種類非常多,有智慧城市的數據,有智慧醫(yī)療的數據,有在外面跑的智慧汽車的數據,還有各種商務的數據,這些數據的要求是能夠快速的訪問,快速的去得到商業(yè)的應用,要高效處理訪問這些數據,但是這些數據量非常大,分散在各個地方,高效處理數據,需要與應用緊密結合,處理這些數據以后還需要將這些數據進行匯總,匯總以后,從邊緣到分支,把數據匯總到我們的大數據、云計算平臺以后要把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利用、檢索,使之成為我們的業(yè)務,更好的使用數據。
IT的需求對能源的消耗越來越多,雖然技術在發(fā)展,但是我們也要努力的降低這樣的消耗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對我們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要做很多事情,其實紫光西部數據是一個垂直創(chuàng)新的公司,可以從設備到系統,整個全線的進行創(chuàng)新,提供最低延時的設備,能夠有效節(jié)約空間,提供最大密度的設備,同時遵循一個理念,要用我們的知識和軟件、技能,節(jié)約資源,讓我們的設備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同時也能讓我們的設備節(jié)約整體的能源消耗,為環(huán)境發(fā)展作出我們的貢獻。
作為一個在中國的企業(yè),我們有責任開發(fā)自主可控的產品,因為剛才我們看到的,我們所有的技術還有很多是依靠國外核心的技術來做,作為我們要做自主安全可控的產品,我們研發(fā)了UniverScale 18000分布式的存儲,采用了自主的知識產權,我們研發(fā)的是自主分布式的存儲系統,用的是飛騰CPU,麒麟的操作系統,和國產的服務器,然后使用的是我們的自產硬盤,實現了從介質到芯片到系統的整體自主可控產品,這個產品可以提供在存儲領域,滿足各個領域的軍工和我們的政府,以及很多關鍵業(yè)務系統的需求,可以提供高效能的塊存儲、對象存儲、還有文件存儲,這樣能讓我們在很多的時候不在依賴于國外的技術、國外的品牌來解決問題。
除了我們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能夠幫助我們的客戶實現我們企業(yè)的應用,同時我們需要一個很好的生態(tài)的結合,能夠和用戶的應用緊密結合,才能夠讓系統的存儲發(fā)揮更大效力,從各個領域,包括應用分析,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包括云計算,媒體和資產管理,備份恢復歸檔與連續(xù)數據保護方面,我們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我們與這些合作伙伴在一起做了深度整合,通過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今天我們要做得就是使用創(chuàng)新的存儲,與您一起駕馭數據,共同引領未來,保護業(yè)務系統,為我們的業(yè)務創(chuàng)造更高的價值。
(本文基于2018中國存儲與數據峰會演講實錄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