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6日,在“數字福建—中國(福州)智慧城市高峰論壇”上,福州市政府正式對外發(fā)布了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服務平臺)。在方興未艾的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中,樹立了一個以人為本的民生服務典范。
市民融合服務平臺的核心是以市民為主體的服務體系。該平臺聚合了針對市民提供的全社會服務資源,包括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商業(yè)便民服務以及網絡信息服務。為市民提供量身打造的、個性化、人性化、一站式的城市生活服務新體驗。同時,服務平臺也是面向社會管理及市民服務,承載政府社會管理與服務機制創(chuàng)新的支撐平臺。
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楊岳,福建省副省長洪捷序,國家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司長徐愈,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fā)展與產業(yè)化司司長趙玉海,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梅宏,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神州數碼首席執(zhí)行官林楊等,以及世界500強IT廠商領袖,國內智慧城市建設領軍企業(yè)等智慧城市領域優(yōu)秀代表出席此次論壇,共同見證了全國首個“市民融合服務平臺”的發(fā)布。
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發(fā)布儀式基于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原有的城市管理理念、體系、資源等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十二五”規(guī)劃提出“工業(yè)化”、“城市化”、“信息化”三化融合的方針,將中國的經濟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和社會需求,匯聚到了一個新的戰(zhàn)略制高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達成,也到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
“現在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這一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鏗鏘有力地展現中國政府發(fā)展自信的同時,也要求我們的政府、城市管理者、城市決策者、乃至城市各階層的市民,抓住這一重要的歷史機遇,推動中國社會的進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就是以此為目標,充分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人為中心而設計的。以市民為核心,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將市民的城市生活需求整合為四類服務:“我的生活”、“我的政府”、“我的支付”、“我的聲音”。其設計理念,就是運用當前最先進的IT技術,形成服務平臺的技術、服務自我更新、升級的長效機制,通過信息化和大數據挖掘的手段,在改善城市資源配置的同時,讓最廣泛的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均等的社會服務,緩和并解決中國民生的問題。
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介紹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在這個平臺的市民端,以市民為中心整合了政府各個部門的城市管理服務和城市商業(yè)服務。市民可以通過互聯網、智能終端、語音電話、有線電視、社區(qū)服務站等多種渠道,隨時獲得城市服務,這些不同的城市服務獲取通道,既滿足了善于使用互聯網的市民,也滿足了不會使用互聯網的老年人,覆蓋了最大范圍的人群。
“只要會說話,就能夠享受城市服務。”服務平臺建設方、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說。
在服務平臺另一端,政府將獲取海量真實的城市運行數據,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從而做到快速反應,科學決策。比如通過市民問題反映情況的“打點地圖”(在地圖中將市民呈報事件分類呈現,形成分布圖),就能夠快速了解問題的嚴重性、處理工作的先后次序。并可根據統計數據,設計出預測性的城市管理措施,消除各類隱患。
“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是福州市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的一次重要實踐。”福州市常務副市長陳大強這樣表示。一直以來,福州市政府都非常重視民生的信息化建設,在建設數字福建過程中,中國福州門戶網站、政務信息公開、行政權力陽光運行平臺全部上線,2008年全市開通了便民服務呼叫中心12345。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將與12345緊密結合,從而更快、更迅捷地跟蹤與處理市民反饋。
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應用界面展示福州市市民朱先生對市民融合服務平臺中的“微觀”功能十分有興趣,也很看好這個功能對福州的作用。他說,在“微觀”出現之前,政府與市民之間只有信訪這樣一個正式的信息面對面的通道。今天,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互聯網論壇、微博這些應用成為市民反映問題的主渠道,但卻很難形成互動式交流,“微觀”填補了這一空白。
福州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的重要省會城市,作為開放之州,在創(chuàng)新城市管理方面做出了積極有力的探索,并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努力發(fā)揮優(yōu)勢,先行先試,市民融合服務平臺的推出就是福州市在創(chuàng)新城市管理模式方面做出的重要探索和實踐。神州數碼依靠強大的整合資源能力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憑借市民融合服務平臺的整合作用,將有力地促進福州城市管理機制的變革,帶動福州信息化建設的整體發(fā)展,支撐福州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進程,共同打造美麗家園。